楚宁凝视着战场,看着唐军那近乎疯狂的进攻态势,以及后方营寨内不断调动的迹象,他紧锁的眉头并未舒展。
李敬的反应,似乎印证了斥候的回报——他因为骑兵“无法出动”,而不得不选择在步兵对决中寻求突破。
然而,内心深处那一丝若有若无的不安,却始终萦绕在楚宁心头。
李敬的举动,看似合理,但总觉得过于配合了。
他如此不计代价地猛攻,真的只是为了在野战中占些便宜吗?
“传令前线,交替掩护,逐步向关内撤退!依托关墙,进行防御!”
楚宁最终还是做出了相对稳妥的决定。
在敌情未明,尤其是那三万蝎族骑兵动向存疑的情况下,他不能将宝贵的兵力无限度地消耗在关外的野战中。
玄色的大潮开始缓缓向关内收缩,而唐军的进攻浪潮则紧追不舍,战况依旧激烈。
李敬站在帅帐前,看着楚军开始后撤,脸上那玩味的笑容愈发明显。
楚宁的谨慎,在他的预料之中。
而这,正是他整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的另一重保障。
现在,他只需要在这里牢牢吸引住楚宁的注意力,等待着落霞山方向,传来那决定性的捷报。
东线战局的胜负天平,正在悄无声息地,向着大唐一方倾斜。
镇南关城头,楚宁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秤杆,仔细衡量着关下战局的每一分变化。
唐军骤然加剧的攻势,后方营寨内不断集结调动的烟尘。
以及那始终如同阴云般悬在侧翼、未曾投入战斗却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的“蝎族骑兵”,所有这些信息,在他脑中飞速盘旋、碰撞。
冯安国及一众将领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陛下的最终决断。
关下的厮杀已进入白热化,楚军虽然精锐,但在唐军近乎不计代价的猛攻下,也开始出现不小的伤亡,阵线被迫缓缓后移。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粘稠而缓慢。楚宁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垛口上划过,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微舒。
李敬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是真的因为骑兵“无法出动”而被迫寻求步兵决战?
还是这疯狂的进攻本身,就是另一个更大阴谋的烟雾弹?
那三万蝎族骑兵的去向,始终是卡在楚宁心头的一根刺。
斥候回报他们似乎在营内,但李敬至今不动用这支关键力量的行为,本身就充满了矛盾。
以李敬之能,绝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支骑兵有着比眼前战场更重要、更隐秘的任务!
“不能再赌了。”楚宁心中默念。
他或许可以在野战中与李敬一较高下,甚至凭借楚军的悍勇取得优势。
但作为一名肩负整个帝国命运的君主,他不能将胜利寄托于一场胜负难料的野外浪战之上。
守城,才是目前最稳妥,也是最能发挥已方优势的策略。
想到这里,楚宁眼中最后一丝犹豫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全局后的冷静与决断。
他猛地转身,声音清晰而有力地传遍城头:
“鸣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