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先生足智多谋,可应对王忠嗣之策;关将军勇冠三军,可震慑蝎族蛮兵,确保防线不失。”
接着,他又指向左翼的沧浪河区域:“沧浪河沿线,渡口众多,水情复杂,高仙芝用兵诡诈,蝎族血鹰部骑兵犀利,擅长强渡突击。”
“此地需要将领既能稳固防线,又能灵活机动,及时堵漏。”
“末将不才,愿与马晁将军同往,统兵六万,驻守左翼。”
“末将负责统筹调度,马将军可率精锐骑兵,沿河游击,阻击企图渡河之敌。”
最后,他指向沙盘中央那最为雄伟、也必然承受最大压力的标记——镇南关:
“至于这中路,乃是我东线之心脏,李敬亲率主力来攻,必是雷霆万钧。”
“此地,非冯帅您亲自坐镇,统率剩余八万精锐,凭借关隘之险,居中调度,稳定全局不可!”
韩兴说完,退后一步,静待冯安国的反应。
这番安排,可谓细致周到,考虑到了各路敌军的特性和己方将领的特点。
贾羽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他明白韩兴的用意,关云勇猛但略显急躁,有他在旁参赞,可避免其冲动行事。
而马晁同样勇悍,但有时过于莽撞,由沉稳的韩兴为主帅,正好可以加以约束。
冯安国听完韩兴的提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赞许。
他何尝不明白韩兴的深意?
这不仅仅是对敌策略,更是对内部将领性格的一种调和与制衡。
关云和马晁都是难得的勇将,但正如韩兴所虑,面对李敬这等对手,单凭勇武极易中计,必须有人在一旁提醒、制约。
关云和马晁对视一眼,虽然对于被安排为副手略有微词,但韩兴的安排合情合理,且都将重要的防御任务交给了他们,便也都没有再出言反对。
冯安国沉思片刻,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和谋士的脸庞,看到的是决然和信任。
他知道,这是目前情况下最优的选择了。
东线二十万将士的命运,就系于这次分兵布防之上。
他猛地站起身,脸上再无犹豫之色,声音坚定而有力:“好!就依韩将军之策!”
他走到沙盘前,如同点将一般,下达了最终命令:
“贾羽先生,关云将军!”
“末将(在下)在!”贾羽和关云同时出列。
“命你二人,即刻点齐六万兵马,火速驰援落霞山防线!务必依托山势,稳扎稳打,绝不可让王忠嗣和黑狼部越过雷池一步!”
“遵命!”
“韩兴将军,马晁将军!”
“末将在!”韩兴和马晁踏步上前。
“命你二人,统兵六万,增援沧浪河左翼!”
“韩将军负责全局,马将军率骑兵策应,务必利用河道地利,层层阻击,消耗敌军,绝不能让高仙芝轻易渡河!”
“得令!”
最后,冯安国的目光落在沙盘上的镇南关,语气凝重:
“本帅亲率八万将士,坐镇镇南关!正面迎战李敬主力!”
“此关在,东线在!此关失,万事皆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