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军事沙盘前,拿起一根细长的指挥棒,指向楚军防线:
“楚军防线,依山傍水,呈犄角之势。”
“我军若集中兵力攻其一点,其余两点之敌必来救援,反而可能形成僵持,甚至被其以逸待劳,反咬一口。”
接着,他将指挥棒在唐蝎联军阵营一方划出三条巨大的箭头:
“因此,本帅决定,不采用孤注一掷的突击战术,我军与蝎族联军,总计三十万大军,当分为三路!”
他手中的指挥棒重重地点在三个预设的进攻方向上:
“左路军,十万,由王忠嗣将军统领,辅以蝎族黑狼部,沿落霞山麓推进,攻击楚军防线右翼,牵制其兵力!”
“右路军,十万,由高仙芝将军统领,辅以蝎族血鹰部,渡过沧浪河,攻击其左翼,同样以牵制为主,伺机突破!”
“中路军,十万,由本帅亲自坐镇,辅以蝎族金蝎部主力,从正面,直扑楚军防线核心——镇南关!”
“此路乃主攻方向,但亦非一味强攻,需左右两翼策应,稳步施压,寻其破绽,力求一举击穿!”
李敬的策略清晰明了:不分主次,三路并进,互相呼应。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兵力优势,全面施压,让楚军首尾难顾,又能避免因单路冒进而产生的风险。
“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相隔不得超过五十里,务必保持通讯畅通,互为犄角!”
李敬的声音斩钉截铁:“一旦任何一路发现战机或遭遇强敌,其余两路需立即做出反应,或支援,或策应,或趁虚而入!”
“务求以堂堂正正之师,以泰山压顶之势,碾碎楚军东线防御!”
他放下指挥棒,环视众将,目光锐利:
“此战,关乎国运,亦关乎诸位前程!望诸位谨遵将令,奋勇杀敌,扬我大唐国威!”
“谨遵大帅将令!”
帐内所有将领,包括刚才请战最积极的,此刻都心悦诚服,齐声应诺。
他们知道,李敬的部署,才是老成持重、必胜之道。
很快,庞大的唐蝎联军如同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战争机器,开始按照李敬的方略运转起来。
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向着楚国的东大门,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
东线战场的烽火,骤然升级!
两日之后,楚国东线核心枢纽——镇南关。
此关扼守咽喉要道,关墙高厚,依山而建,地势险峻,乃是阻挡唐蝎联军进入楚国腹地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坚固的一道屏障。
关内帅府之中,气氛凝重肃杀。
楚国兵部尚书,东线主帅冯安国,端坐于主位之上。
他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眼神中透着文官的睿智,却也带着历经战火洗礼后的沉稳与坚毅。
虽是以文官之身督师,但多年军旅生涯已让他对战争有了深刻的理解。
下方,谋士贾羽,以及韩兴、关云、马晁等一众东线高级将领分列两旁。
众人刚刚行礼完毕,脸上都带着风尘仆仆之色,显然是从各处防区紧急赶回。
“诸位将军,贾先生,不必多礼,情况紧急,坐下说话。”
冯安国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