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那“不得已,勉从所请”的话音刚落,殿内静寂一瞬,随即,首辅申时行立刻出列,躬身朗声道:“陛下圣明!顺天应人,纳土归流,此乃千秋功业,万世之福……”
“臣为陛下贺……”
“为大明贺……”
随着申时行的带头,殿内文武百官,无论心中作何想,此刻皆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大殿:“陛下圣明!”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呼声之中,蕴含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兴奋,有茫然,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既定事实的顺从和对皇权决断的敬畏。
朱翊钧俯瞰着脚下跪拜的群臣,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凝重与决断的神色。
他微微侧首,对侍立在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吩咐道:“陈矩,拟旨。”
“奴婢遵旨。”陈矩立刻躬身应道。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被誊写、用宝,由钦差天使携带着,在一队精锐京营官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前往朝鲜……
大明万历二十年腊月,钦差队伍抵达汉阳郊外。
消息早已传回。这一日,汉阳城外十里,旌旗招展,仪仗森严。
以新任“朝阳省左布政使”金正三为首,所有在清洗中幸存并得以留任的原朝鲜官员,以及部分选择屈从的宗室代表,皆身着最为正式的朝服,早早在此恭候。
金正三站在队伍的最前方,内心激动澎湃,脸上却努力维持着庄重与恭谨。
他看到远方扬起的尘土和那鲜明的钦差仪仗,立刻率领身后黑压压的百官,齐刷刷跪伏于道路左侧。
钦差天使的队伍缓缓而至,仪仗停稳。
一位身着大红蟒衣、气质威严的太监,也就是冯安,持黄绫圣旨,走下马车。
“恭迎天使!天使一路辛苦!”金正三带头高呼。
“恭迎天使!”百官附和,声震四野。
一番客套后,朝鲜官员簇拥着天使队伍,以最高规格的礼仪,将天使迎入汉阳城,直抵王宫。
此时的王宫,早已被布置得庄严肃穆。
宫殿前的广场上,士兵林立,甲胄鲜明。
所有在京的官员、将领,乃至汉阳城中有头有脸的士绅,皆已按品级跪伏在广场之上,鸦雀无声……
天使冯安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面向南方。
金正三率领百官,再次于台下跪倒。
冯安展开那卷沉甸甸的圣旨,运足中气,用清晰而洪亮的声音,开始朗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自古帝王,抚御寰区,仁覆万物,凡有血气,莫不尊亲。尔朝鲜国,僻处东隅,世守藩服,夙称恭顺。迩者国步多艰,嗣统乏贤,两遭大变,天示微戒。”
“尔邦臣民,合词吁请,愿内属称臣,永隶版籍。词意恳至,屡请益坚。”
“朕念尔等迫于危疑,本欲另择贤宗,俾绍先绪。而尔群情惶惶,若涉渊冰,谓非托庇天朝,无以自存。览奏恻然,弗忍固拒。”
“夫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意即天意也。今既徇舆情的允,宜颁诏旨,使闻知。”
“自今日始,革去朝鲜国号,更其国为大明朝阳省,置布政使司,辖八府州县,一应制度,咸与内同。”
“所有原朝鲜宗室、百官、士民,皆朕赤子,各安旧业,勿得惊疑。一切税粮徭役,暂依原额,俟勘明另议。原有官员,量才叙用。”
“特授原朝鲜领议政金正三为朝阳省左布政使,赐爵一等伯,世袭罔替,赏银币蟒服,以示优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