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自己的之后,肯定也免不了要看看别人的对比一下。
任小天继续说道:“如果你们看的多了,自然知道后世现在多了些为杨广洗地的言论。
认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对后世有利好的千秋之策。
三征高句丽也是为了借此来消耗士族门阀的力量。
杨广之前被踩到泥土里的名声,逐渐有了上升的态势。
甚至还有人把杨广也列入了千古一帝的行列之中。”
朱元璋哑然失笑。
任小天说的这些他的确从后世网上看到过。
当时他还觉得后世是不是都眼瞎了。
连杨广这么个暴君都能成千古一帝,那这千古一帝的门槛也太矮了些吧?
“这种言论我不是很赞同。
诚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杨广修大运河之类的举措的确是造福了后世。
但大运河也并非杨广一人之功,他也只是把之前的运河连通在了一起。
何况因修建大运河之事死了多少民夫劳役,诸位想必都清楚。
而且杨广修建大运河,真实目的真的是为了改善民计民生吗?
我看不见得吧?
除了此事之外,三征高句丽是为了削弱门阀更是无稽之谈。
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死难的更多还是底层军士,他们与门阀何干?”
任小天的一番话引得众人连连点头。
同样身为皇帝的他们,对杨广的做法也是不敢苟同。
任小天沉吟片刻后继续说道:“如果让我对隋炀帝杨广有所评价的话。
那我的意见也很简单。
杨广此人志大才疏、急功近利且性格偏激。
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能接受任何的失败。
一旦遇到挫折,要么就是一根筋的走到底,要么就是学鸵鸟般把头埋起来。”
赵恒连连点头:“先生所言与朕所想一般。”
曹昂忍不住好奇问道:“叔父为何这么说?”
“先说他志大才疏这一点。
他的确志大这不假。
不论是修建大运河、开拓西域北塞、重修洛阳城还是三征高句丽,这都是耗时耗力的大工程。
寻常是皇帝能做一件就已经很厉害了。
可杨广偏偏不做选择题,他是全部都要,而且都要做到最好。
奈何他的想法不错,但是却完全偏离了实际。
因为他的才能不足以支撑他完成这些工作。
即便最后完成了,也是劳民伤财,让天下为之受难。
大业初年,杨坚给杨广留下的是五千万人口和富裕的财政。
这么好的基本盘只要杨广不瞎折腾,就算他是个傻子也能成个守成之君。
可杨广就是一顿胡折腾,单单他在位的十四年里就征发劳役两千余万人次(人次,不是人口)。
等到他死的时候整个大隋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两千余万。
足足一半的人口死于劳役和战乱。
老百姓们被他逼的活不下去,可不是要揭竿造反么?”
曹昂听的咋舌不已。
大汉孝武皇帝在位时期,靠着文景二帝的积累才将将把匈奴打垮。
但就这么一件事就让孝武皇帝扣上了穷兵黩武的帽子。
这杨广不光是东征西战,国内居然还无时无刻不在修筑大工程。
就算把百姓都当成牲口使,也得给人喘口气的时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