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拿着一份情报。
“王平,平阴县人士,以口舌伶俐,足智多谋着称,深受平阴县令重视……”
没有继续说下去,卫青看着他,一字一顿:
“你、是、故、意、的。”
除了这个,卫青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既已想要检举他们,为何又要用这种办法。
我的消息再晚几天到手,你会挨更多的打,甚至以后还会被当做他们的同党治罪,何必呢?”
一开始,卫青只是觉得这个人很蠢。
竟然能把私下里串供的东西写在账册上,简直是蠢得离谱。
要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顺手让人查了一下这个使者的底细,卫青还真的要被他给骗了。
这小子平时一点都不蠢,怎么会在这种时刻犯糊涂,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
压力大,紧张都不足以解释。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是故意的。
得出这个结论时,卫青感到很不可思议,此人一定是有什么苦衷,才不得不用这种办法。
哪怕可能性不大,卫青还是决定试一试,他不想冤枉一个忠臣。
“呵呵……”
王平吐出一口血水,“我听不懂大将军在说什么,当时我太过紧张,才会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
没有理会他的狡辩,卫青越发确定自己的猜测。
“你是元狩三年,受平阴县令举荐而入仕为官。
没有他的举荐,你无法当官的话,恐怕会一直贫困下去。
而你的母亲也无法得到医治,虽然她已经因为医治无效而亡故,但是你依然记得平阴县令的恩情。
所以,你很矛盾?”
卫青把握住了他的想法,而且也能理解。
对于有些人来说,举荐之恩形同再造,检举自己的举荐人确实容易引起天下人的非议。
王平盯着前方,目光中好似没有焦点一般。
过了一会,他忽然发出哭一样的笑声,“我当然感谢他的举荐,没有他,我母亲早就会因为无药可医而离世。
我也会成为一个无能的不孝子。
我当然要感谢他。
可是后来我发现,要是没有他勾结豪强,强占我们家的田地,我母亲也未必会患病。
我家的田没了,却还要交每人一百二十文的算赋钱,
我听说过富民侯摊算入亩的政策,要是当初就有这项政策,我们未必会过的那么艰难,我也不需要县令的帮助。
可世事无常,他毕竟帮了我。”
卫青眼神中带着几分纠结,作为同样被人提拔而改变命运的人,他能理解王平的感受。
作为曾经饱受欺凌的人,他同样能理解王平的想法。
“我会如实上报给陛下。”
卫青停住脚步,有些遗憾。
“要是你早点遇到科举的话,就不用遭受这种两难的处境。”
……
“去病,这是博望侯的奏折,你看看。”
刘彻没想到,找到香料岛后,张骞竟然还想出使朱罗。
卫青不在朝堂,霍去病就是级别最高的官员。
“陛下,博望侯是大忠臣啊,以后得让史官好好给他列个传才行。”
“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