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云看向贾彬,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说道:“书记啊,于书记也是您的老领导了,您对于书记的思路把握得准。您看,于书记这次对咱们准备的方案,满不满意的关键点会在哪里?”
贾彬背着手,脸上挂着沉稳的笑容,心里却对胡晓云有些不满。之前胡晓云搞了一套建设大型批发市场的方案,没有充分和自己这个党委书记通气,就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市委书记于伟正那里做了汇报,还引得市委办专门为此组织开了一个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贾彬是毫无准备的,对于批发市场这种相对新兴的事物接触不多,了解不深,汇报起来就显得极为含蓄保守,甚至有些结结巴巴,完全没能展现出应有的应变能力和视野格局,是整个会场里发言极不出彩的一个。虽然于伟正当时没有当众批评他,但贾彬已经从书记偶尔蹙起的眉头和几句简单的追问中,感受到了强烈的不满意。
此刻听到胡晓云看似请教实则隐含机锋的问话,贾彬淡淡地说道:“胡总啊,满不满意的关键,不在于预测,而在于我们的工作实绩和汇报水平,能不能真正打动书记,解决市里关心的问题。我们把自己该做的做好,该想到的考虑周全,就行了。”
九点半整,一辆黑色的皇冠轿车引领着中巴车,稳稳地驶入东投集团大院,车速减缓,精准地停在了办公楼的台阶前。贾彬和胡晓云率领班子成员早已在此迎候。
车门打开,市委书记于伟正率先下车,随后是市委副书记周宁海,常务副市长王瑞凤,副市长臧登峰以及市委秘书长郭志远、计划委员会主任韩长远、财政局长赵东、建委主任马清文等相关部委负责人。五位市委常委一同前来,足以显示出市委对这次调研的重视程度。
于伟正身形不高,但步伐稳健,面色平和,与迎上来的贾彬、胡晓云等人逐一握手,态度温和但自有一股威严。“贾彬同志,晓云同志,又来打扰你们了。”他简单寒暄两句,便直接切入主题:“走吧,我们直接到会议室。大家都到了吧?”
“都到了,于书记,就在五楼会议室。”贾彬连忙侧身引路。
一行人簇拥着于伟正走上楼梯。五楼的走廊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于伟正的皮鞋踩在光洁的地板上,发出清晰的回响。他不时与身旁的胡晓云低声交谈几句,询问着集团的近况,胡晓云对答如流,显得准备充分。贾彬跟在稍后一步的位置,脸上保持着笑容,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到了会场之后。市委副书记周宁海亲自主持会议,他看于伟正已经落座,面前的茶杯和汇报材料也已摆放妥当,便环视一周,直接开口说道:“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会议的目的很明确,主要有两个议题:第一个,是研究东投集团全面接管市棉纺厂的具体实施方案;第二个,是研究成立东原市大型综合批发市场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远同志,谈一谈市委、市政府对于棉纺厂划转的初步考虑和整体思路。”
计划委员会主任韩长远清了清嗓子,扶了扶眼镜,对着面前的稿纸,声音平稳地汇报起来:“各位领导,关于将市棉纺厂调整到东投集团管理这件事,市委、市政府的基本考虑是明确的。这属于国有企业投资公司管理国有企业生产公司的一种探索,东投集团承担的主要是资产管理、运营监督和效益提升的责任。原则上,并不需要东投集团直接承担棉纺厂原有的历史债务。”
他话锋一转,点出了核心矛盾:“这个债务问题,也确实是东投集团方面目前最为关心的,觉得棉纺厂包袱重、负担大,担心接过来会影响集团自身的经营业绩。这一点,市里是充分理解的。但是,各位领导也都清楚,我们计划委员会目前直接管理的市属骨干国有企业就有十家,如果再加上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总数有三十多家。单靠我们计委现有的力量和手段,确实难以进行精细化、市场化的管理,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这次探索试点将棉纺厂纳入东投集团来管理,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目的就是希望借助东投集团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运营经验,实现降本增效,提高棉纺厂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最终,是希望能够发挥东投集团的独特优势,推动棉纺厂这个老厂能够顺利渡过眼前的危机,重新焕发活力。”
韩长远最后强调了市里的支持态度:“请东投集团的同志放心,市里并没有想着简单地把棉纺厂这个包袱丢给你们,所以在债务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市委、市政府是做了让步和担当的,明确原有的债务问题由市财政来统筹考虑,逐步设法化解,不会让东投集团刚一接手就背上沉重的债务大山。”
周宁海听完韩长远的汇报,目光转向东投集团的贾彬和胡晓云,说道:“计委已经把市里的初步考虑和底线都讲了。东投集团,现在谈一谈你们的想法吧。看看有什么困难,或者需要市里进一步明确支持的地方。”
胡晓云表现得非常客气,她侧身朝向党委书记贾彬,微微点头,说道:“贾书记,您先讲吧?您定个调子。”她将这个首先发言的机会让给了贾彬,姿态做得很足。
贾彬当仁不让,并没有太多推辞,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好,那我先讲几句。讲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地方,再由我们晓云总经理来补充。”他先定了规矩,然后才进入正题:“呃,我们东投集团呀,”他稍作停顿,似乎在斟酌词句,“本身也是一家企业。企业的根本目的,首先还是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创造利润,要有效益。然后呢,只有我们自身发展好了,创造了利润,有了这个基础和能力,才能更好地谈履行社会责任,谈帮助市里化解像棉纺厂这样的矛盾和风险。”
他先强调了企业的属性,然后话里带上了几分居功意味:“东投集团从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盈利的状态,这在当前很多国有企业都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不能不说也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但是,”他加重了语气,“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是广大东投人,多年来苦干实干、兢兢业业,才能创造和维持的这个局面。”
铺垫完之后,他才切入棉纺厂的问题:“现在既然市里决定要将棉纺厂划归我们集团管理,如果真能像韩主任刚才说的,抛开债务问题这个最大的包袱不谈,那么从大局出发,我认为我们东投集团应该把它接下来。这也是我们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支持。接下来之后啊,我们肯定会想方设法,依靠集团现有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争取把这个厂的效益搞上去。”
但是,贾彬紧接着提出了他的顾虑,这也是他真实想法的表露:“不过呢,我觉得,这件事也应该设置一个期限,或者说一个考核目标。比如,以三年或者五年为一个周期,如果我们能把它搞上去,扭亏为盈,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我们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但如果到时候,经过我们最大努力,确实因为市场变化或者其他客观原因,我们能力有限,水平一般,最终还是不能把这个棉纺厂救活的话……那么,是不是还可以有一个退出的机制?就是到时候这个厂怎么处理?是交回给市里,还是另有安排?更重要的是,到时候如果还是亏损,那么接管期间的这部分亏损,是由棉纺厂作为独立法人自行承担——当然它可能也承担不起——还是由我们集团来承担?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集团的整体利润报表和经营业绩。我觉得这一点,市里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最好能形成个会议纪要或者文件依据。不然,责任边界不清,我们接了这个任务,心里也不踏实啊。”
周宁海今天主要是主持会议,真正的决策要看市委书记于伟正和常务副市长王瑞凤的态度。他没有对贾彬的具体问题直接表态,而是很自然地将目光转向分管工业经济的副市长臧登峰,说道:“登峰同志,棉纺厂这块工作,市政府这边主要是你在抓。你也谈一谈看法,看看贾彬同志提出的这些实际问题,该怎么理解和解决?”
臧登峰扶了扶眼镜,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圆滑的笑容,说道:“哎呀,周书记,各位领导,改革嘛,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肯定会有各种各样预想不到的问题。贾书记考虑得很细致,很有前瞻性。不过啊,我们也不能指望在事情一开始,就把三年后、五年后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考虑得那么全面,那么长远,那也不现实嘛。”
他采取了和稀泥的策略:“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当前阶段,我们还是先把管理体制划转这个核心步骤落实。先把棉纺厂正式划到东投集团名下,纳入你们的管理体系。划转过来之后啊,很多具体问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发现,到时候我们再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研究解决。现在就去预设三年后万一还不行怎么办,容易自己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市场怎么变化,政策怎么调整,现在都说不好。所以我认为,东投集团啊,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你们自身能够一直实现盈利,就说明你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说不定把棉纺厂划过来之后,你们这套独特的管理办法和运营模式,就能让棉纺厂也找到盈利的门路呢?我们考虑问题,既要考虑到不利的方面,做好预案,更要看到有利的方面,坚定信心嘛。”
臧登峰洋洋洒洒也说了有七八分钟,但听起来面面俱到,实际上并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把贾彬提出的实质性问题都推给了“以后再说”。他也有自己的顾虑,在市委书记和常务副市长面前,自己这个分管副市长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不能显得比主要领导还有魄力,更不能去轻易承诺市财政暂时无法或不愿承诺的事情,只能强调困难,强调探索,强调信心。
贾彬听完,心里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这大概就是今天能得到的最大限度的答复了。他不再说话,只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
周宁海见状,便看向胡晓云,说道:“晓云同志,你是集团的副总经理,具体经营管理的负责人,你也来谈一谈你的认识和看法吧。”
胡晓云坐直了身子,脸上带着自信而沉稳的表情,声音清晰地说道:“好的,周书记。首先我表个态。我认为,接管棉纺厂,是我们东投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市里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集团能力的信任和考验。这个任务,我们肯定要接,而且要争取接好。”
她的开场白就直接表明了积极的态度,与贾彬的谨慎保留形成了对比。她接着说道:“至于接下来之后具体怎么管?我现在确实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一步到位的方案。这只能通过接下来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讨,同时积极交流、借鉴国内外同类棉纺织企业的先进运营经验和规律,结合我们东原和棉纺厂的实际,慢慢摸准市场的脉搏,找到适合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加强请示汇报,有市委、市政府坐镇指挥,有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相信,这个事问题不大,我们有信心办好。”
她甚至主动提到了最棘手的债务问题:“就算将来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包括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只要我们东投集团有这个担当,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总归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毕竟,棉纺厂的问题,无论是继续由计委来管,还是交给我们东投集团来管,总要有人来解决。但是从现在来看,由我们东投集团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管理,肯定比沿用过去计划委员会行政化管理的老办法,效果要好,希望更大。”
胡晓云的发言,姿态高,态度坚决,同时又巧妙地将具体操作层面的困难一笔带过,强调信心和担当,以及依靠上级支持。她的发言,让坐在主位上的于伟正微微颔首,显然比较满意。于伟正看重的是态度,是担当,是敢于试错的勇气,而不是在起步阶段就斤斤计较、畏首畏尾。
接下来,东投集团的其他几位副总,如纪委书记邹新民、副总经理罗明义等,也依次做了简短发言,基本都是附和胡晓云的表态,支持接管,同时表示会尽力配合。
常务副市长王瑞凤接着简单补充了几句,主要是强调市政府的支持态度,要求计委、财政局等部门做好协调配合,确保划转工作平稳有序。
等大家都发完言,周宁海自然地把目光转向于伟正,说道:“刚才同志们都谈了各自的看法,特别是东投集团的同志态度很积极。
市委副书记周宁海自然还是请市委书记于伟正来做最后的总结拍板。于伟正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东投集团几位领导身上,沉稳地开口:
“刚刚晓云同志的发言,我认为是很好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态度也很端正。”他先定了调子,然后才缓缓阐述他的思路,“这里,我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为什么要将棉纺厂交给东投集团来管理?”
他略微停顿,让与会者思考片刻,才自问自答:“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棉纺厂现在出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这个厂已经连续亏损了两年多,资产负债率很高。按照省里最新的精神,国有企业连续三年亏损且资不抵债的,就要进入破产程序。同志们,这是一个有三千多职工的大厂啊,背后是三千多个家庭,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们东原市,怎么敢让它说破产就破产?”
于伟正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略有停留:“那么,为什么偏偏要交给你们东投集团?为什么呀?”他的目光扫过贾彬和胡晓云,“那是因为市委相信你们的能力,相信东投集团这套相对市场化的机制,能够帮助棉纺厂解决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