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于伟正谈东洪县,罗明义骂丁洪涛(1 / 2)

姜艳红还没听到要调整东洪县县长的消息,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安排东洪县的工作。她微微蹙眉,手指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着,沉吟片刻,才抬头望向于伟正,语气谨慎地问道:“呃,于书记,那关于东洪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需不需要调整?朝阳同志是要去多久?是长期还是短期?”

于伟正不紧不慢地说道:“先按短期准备吧。这个……材料只写到10月份。10月份之后,朝阳同志能不能顺利回来?还不确定啊。”

姜艳红,立刻从于伟正的话里品出了几分不寻常的意味。她身子稍稍前倾,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声音压低了些说道:“于书记啊,我听说过有借调副县长的,也有借调副书记的,但可从来没有借调县长的呀。这朝阳同志去吧,该不会回来了吧?”她的话像是随口一问,实则点出了这件事在程序上的非常规之处,试探着上面的真实意图。

于伟正抬起眼皮,看了姜艳红一眼,嘴角似乎牵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这种趋向。确确实实啊。”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组织语言,也像是在强调接下来的话,“庆和同志在部委工作,也是两眼一抹黑,手底下没有使着顺手的人。再加上朝阳同志本来就是并轨粮食工作的重要建议者和重要参与者,又在基层工作这么久,熟悉情况。这份材料极为重要,是在全国性会议上做的报告,这非常难得的机会呀。”

他话锋一转,语气渐渐凝重起来:“反观东洪县。朝阳走了啊,我还多少有些担心啊,目前东洪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底下却是暗流涌动啊。你们组织部门啊要时刻关注干部的思想动态,掌握干部的心理活动。有什么情况,你要随时向宁海同志汇报,必要的情况下,直接向我汇报。”

姜艳红并不完全清楚东洪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东洪县公安局局长田嘉明被举报到了省城的晚报上,这事儿让整个东原市都非常被动。据说市委宣传部部长白鸽已经带着宣传部的同志到省城活动了好几天,看来效果并不理想。于伟正此刻提到“暗流涌动”,显然所指不止田嘉明这一件事。她谨慎地应道:“于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了,组织部这边会密切关注东洪县班子情况的。”

于伟正似乎对姜艳红的表态感到满意,他将手中的材料往桌边放了放,说道:“艳红同志,这样吧,你们组织部牵头,会同市经委、计委,统筹考虑一下这个东投集团的班子。要对优化班子结构做出一个合理性的建议。下次常委会,要专门开一个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工作会。这次你们调研梳理出来的问题,拿到会上摆一摆,议一议。”

他的语速放缓,带着一种决策者的沉稳,“国有企业现在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啊。这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啊,既是党的干部,那也是企业家。这种双重身份就决定了他们的管理不能简单套用党政机关那一套。对他们的管理呀,要特殊一些,要更注重经济效益和市场规律,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姜艳红仔细聆听着,不时点头。她清楚,市委书记于伟正的理论水平是非常高的,看问题往往从制度建设和干部管理的全局出发,这或许与他长期的党务工作经历有关,善于从人的角度、从体制机制层面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于伟正虽然没直接管过经济工作,但担任市委书记后,却能较快理顺东原市各方关系的原因之一。

安排完国有企业的工作之后,于伟正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轻轻“啊”了一声,问道:“屈安军同志的材料,组织部这边准备得怎么样了?上次好像说还在补充一些情况?”

姜艳红马上坐直了些,回答道:“于书记,安军同志的材料我们已经按要求整理好了,相关的考察准备工作已经到位。本来打算下次五人小组会议的时候,就可以上会讨论相关议题了。”

于伟正闻言,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五人小组?现在怕是实亡名存啊。市长空缺,组织部长也空缺,相当于只有纪委书记华西同志和市委副书记宁海同志,加上我,三个人。三个人的决议,恐怕不好说服整个市委班子啊,分量显得轻了些。”他手指敲着桌面,思考了几秒钟,果断地说:“缓一缓吧,安军同志的事情,等市长人选明确之后再来谈吧。现阶段,稳定压倒一切。”

“好的,于书记,我按您的指示办。”姜艳红应承下来。她明白,于伟正在重要人事安排上力求稳妥,避免在班子不健全的情况下引发不必要的争议。

姜艳红从于伟正的办公室走出来,轻轻带上门,心里还琢磨着刚才谈话的深意。于伟正最后提到“稳定压倒一切”,恐怕不仅仅是针对屈安军的提拔问题,更是对当前东原市,尤其是东洪县局面的一种定调。

办公室内,于伟正并没有立刻开始处理其他文件,他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眉头微锁,显然还在思考着另一个棘手的问题——田嘉明的事。这件事的影响正在扩散,必须尽快控制住。他沉吟片刻,伸手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直接要通了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尚武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于伟正没有多余的寒暄,开门见山地问道:“尚武同志,时间可是过了三天了。消息是从你们公安系统泄露出去的,你们自查的情况有没有收获?”他的声音不高,但带着压迫感。

电话那头的李尚武语气恭敬而谨慎:“于书记,调查一直在进行,目标范围在逐步缩小。有些具体情况,我当面给您汇报?”

于伟正直接拒绝了:“不需要当面汇报,你就给我在电话里说清楚,目标现在追踪到哪一级,到底是谁要砸咱们得锅?有没有明确可疑对象?”他需要的是结果,是明确的线索,而不是过程汇报。

李尚武不敢再犹豫,清晰地说道:“于书记,过程我就不详细汇报了。我们初步判断,消息泄露的源头,很大可能是在我们市局领导层面。因为田嘉明同志当年在平安县的那个案子,具体审讯细节和涉及子弹的情况,当时掌握完整信息的,也就那么三四位同志。我们已经分别和这几位同志都谈过话,也初步了解了他们在获悉这些情况后,曾经在什么场合、对哪些人提起过。目前正在对这些接触过信息的人进行逐一排查。”

于伟正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嗯,这个思路是对的,就是要从源头上去找,顺藤摸瓜。这次这件事,性质很恶劣,坏了市委的工作大局和安排,严重影响了整个东原市的形象。我跟你交个底,这次不管涉及到谁,有什么背景,天王老子打招呼,也必须严肃处理!所以,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要把这个内部泄密的人给我揪出来。找出来之后,绝不能心慈手软,一定要坚决清理出公安队伍,纯洁我们的干部队伍!”

李尚武立刻表态:“是,于书记,我们坚决执行市委的指示!一定彻查到底!”他略作思考语气变得有些复杂,“书记,还有一个情况要向您汇报。那就是田嘉明同志本人……他觉得这件事闹得这么大,连累了太多领导和同事,心里负担很重。他……他坦言提供了子弹,认为市局没有必要再为他一个人搞这么多善后工作,他愿意承担所有责任。”

于伟正已经和田嘉明接触过一次,从田嘉明的只言片语中,他大致了解了此人的性格:耿直、倔强、带有几分旧式江湖的义气,脑子里缺少官场上那些弯弯绕绕,是那种有恩必报、有债必偿的性子。这种人往往重情重义,但也因此心理负担格外重,出了事首先想的是自己扛,不愿牵连他人。

于伟正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坚定:“哎呀,这个田嘉明同志啊……他现在越是自己愿意承认,想把事情揽过去,市委反而就越被动!尚武同志,你们要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要明确告诉他,这件事现在不只是他个人的问题,关系到整个东原市干部队伍的形象和士气!有我于伟正在上面顶着,再大的压力、再多的困难,省委领导就是批评也是批评我,不会直接找到他头上。请他放下思想包袱,相信组织,安心做好现在的本职工作。这才是对市委工作最大的支持!”

李尚武深受触动,连忙说道:“书记,您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了!请您放心,我马上亲自再去和嘉明同志谈一次,一定把市委的关怀和您的指示传达给他,让他彻底放下思想包袱,积极配合调查,也好好投入工作。”

“好,那就这样。有进展随时向我报告。”于伟正说完,挂断了电话。他揉了揉眉心,知道对田嘉明的保护,不仅仅是对一个干部的责任,也是在做给全市的干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