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罗明义点拨清仁,陈丽甄安排按摩(2 / 2)

“是清仁啊,没事,坐。”罗明义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随手关掉了收音机,“怎么,有事啊?”

宋清仁把手里的材料放在罗明义桌上,说道:“罗总,我来问问,昨天放在您桌上的关于接收、管理棉纺厂的那份征求意见材料,您看过了吗?有什么指示?”

罗明义拿起那份材料,随手翻看着,眉头微微皱起:“哎呀,小宋啊,这个工作,可不是那么好接的烫手山芋啊。”他指着材料上的数据,“棉纺厂,三千多号人,正式工、合同工、退休职工,再加上家属,牵扯多少人?咱们东投集团现在所有公司加起来,也才一千七百多人。用一千多人去接管一个三千多人的大摊子,还是个资不抵债的烂摊子,领导们想得是不是太简单了点?”

他放下材料,看着宋清仁:“而且,最要命的是债务问题。棉纺厂欠银行多少?欠供应商多少?库存啊,又积压了多少。这些债务怎么解决?谁来承担?我们接手,接的可不只是一个厂子,是三千多张要吃饭的嘴,还有一屁股的烂账。清仁啊,你说说,要是下个月发不出工资,工人闹起来,怎么办?谁去解决?”

宋清仁主要是负责行政和文秘工作,对具体的经营业务并不十分在行,他推了推眼镜,有些尴尬地笑道:“哎呀,罗总,您问的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我可回答不了。这得您这样的领导从全局考虑。”

罗明义叹了口气,身体往后靠在椅背上,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姿态:“回答不了?清仁啊,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怎么想着当副总、独当一面啊?当领导,就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考虑这些复杂棘手的问题。”他点了点桌上的文件,“你看现在,市委、市政府想把包袱甩给我们,我们要是迷迷糊糊就接了,到时候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还不是我们集团自己扛着?”

宋清仁附和道:“是啊,就是因为咱们集团现在没有明确的一把手,贾书记和胡总两个人身份都尴尬,谁也不敢站出来去跟市政府据理力争,把困难说透。所以市里才觉得好说话,把这个难题推过来。”

罗明义把棉纺厂的材料往桌子上一丢,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小宋啊,你看问题能看到这一层,说明还是有长进的。确实,就像你说的,正是因为东投集团目前群龙无首,市委、市政府才会把棉纺厂这么大体量的企业从计委划归过来。企业嘛,现在讲的是自负盈亏,市财政也不可能一直兜底。所以啊,如果这件事前期理不清权责债务关系,我们就贸然接手,到时候东投集团肯定会被拖垮。我敢断定,这个棉纺厂,就是个无底洞,谁接谁倒霉。”

宋清仁平时就挺佩服罗明义看问题的深度,虽然罗明义在集团口碑毁誉参半,但不得不承认,这个人脑子活络,对政策和人性的把握都很准。前任老总齐永林很多大胆的决策,背后都有罗明义出谋划策的影子。

宋清仁又试探着问:“罗总,那您看……我们总不能硬顶着不收吧?毕竟是市里的文件。”

罗明义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文件怎么了?文件也说了是‘征求意见’嘛。既然是征求意见,我们就要把困难和真实想法提出来。我已经把我的意见签在上面了。”他拿起笔,在文件首页的空白处点了点,“就六个字:‘债不清,不接手’。请市里先把棉纺厂的历史债务理清楚,拿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和补偿措施,我们再谈接收的事。至于市政府同不同意这个方案,那就是上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我们现在不吭声,等秋后算账的时候,哭都来不及。我分管财务,必须从集团的利益出发,守住这个钱袋子。”

宋清仁看着罗明义一副公事公办、正气凛然的样子,心里明白,罗明义这手“拖”字诀,既是为了集团利益,恐怕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盘,也是给贾彬和胡晓云表明态度,彰显自己作为财务主管的重要性,或者在集团内部争取更多话语权。但作为中层干部,他只需要按领导指示办事。他拿起文件,说道:“好的,罗总,我明白了。那就按您的意见,把修改后的建议反馈给市府办。”

宋清仁夹着材料,却没有立刻离开的意思,他犹豫了一下,说道:“罗总,我……我还有件事,想向您汇报一下,请教请教您。”

罗明义手头的事确实千头万绪,但他此刻心情似乎不错,也不差这一会儿工夫。他指了指椅子,说道:“宋主任,坐,坐下聊。咱俩什么关系?你跟齐市长的时候,我们就常打交道,有什么话不能直说?”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丢给宋清仁。

宋清仁连忙接过烟,自己也掏出火柴,先给罗明义点上,然后才给自己点上。他原本烟瘾不大,但到了综合部这个位置,发现抽烟是拉近关系、沟通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渐渐习惯了。他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烟雾,才带着几分诚恳说道:“罗总,不瞒您说,我心里有点迷茫,想请教您,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罗明义仰头吐了个烟圈,带着一种审视的目光看着宋清仁:“宋部长,你问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太宽泛了。你是问工作,还是问……个人发展?”

宋清仁讪笑一下,说道:“主要是个人发展。罗总,您也知道,我以前在市政府办公室当科长的时候,总觉得处级干部也就那么回事。可真到了企业里,才发现,从科级到处级,真是道坎啊。现在东投集团还有总经济师、总工程师的位置空缺着,我作为公司党委委员,也干了两个年头了,也算是公司元老了嘛,可这副处级的待遇,一直解决不了。我心里着急啊。”

罗明义弹了弹烟灰,坦然说道:“清仁啊,咱们关起门来说实话。你在东投集团,想顺利晋升副总的难度,不小。”

宋清仁心里一沉。

罗明义继续说道:“这里面的老领导,齐永林董事长,当初是怎么被排挤走的,你比我清楚。你当初啊,就应该铁了心抱住齐市长的大腿,他调去省经贸总公司,你要是跟着过去,说不定现在问题早解决了。”

宋清仁是个比较保守、恋家的人,他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在东原,去省城人生地不熟。在他看来,外地的正县级企业干部,远不如留在本地一个实实在在的正科级或副处级干部来得实惠。所以他当时没有选择跟齐永林走。他反而觉得,自己在东投集团毕竟是党委委员,又是齐永林的旧部,不看僧面看佛面,无论将来谁当一把手,总要顾及一下影响,顺手拉自己一把,解决副县级待遇应该不是难事,说不定退休前还能混个正县级。何必舍近求远呢?

罗明义的分析让宋清仁有些茫然,他喃喃道:“罗总,难道……我真的选错了?下一步,如果胡总当了总经理,看在我以前跟齐市长……她总得念点旧情吧?我这个副处,还是有可能的吧?”他的意思是,胡晓云是齐永林提拔起来的,应该会关照自己这个“老书记”的身边人。

罗明义摇摇头,露出一副“你还是太年轻”的表情:“清仁啊,你要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就算胡晓云将来顺利接班,当了董事长、总经理,但按照现在的体制,重要的人事安排,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党委书记贾彬手里。你要想进步,首先得过了贾彬这一关。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是齐总的人,这个标签很明显。而你和贾彬书记,没有任何私交,甚至可能因为齐总的原因,他对你还有些看法。这一点,才是你目前最大的弱点。”

宋清仁听完,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贾彬是于伟正派来制衡齐永林的,自然和齐永林原先的班底不太对付。自己只想着胡晓云可能念旧情,却忽略了贾彬的态度可能才是决定性的。

罗明义看着宋清仁恍然大悟的表情,继续说道:“所以,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你要主动向贾彬书记靠拢,多向他汇报工作,积极争取他的信任。只要贾书记同意了,胡晓云肯定不会反对。你现在是方向搞反了,只想着争取支持你的人,却忽略了要化解可能反对你的人。你要做的,是把可能反对你的人,先团结过来,至少不能让他坏你的事。对不对?”

这番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宋清仁马上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他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拍了下自己的脑袋:“哎呀!罗总,您看我这脑子……糊涂啊!有您这句话,我心里一下就通透多了!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罗明义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让宋清仁主动去缓和与党委书记贾彬的关系,这才是解决他晋升困境的根本方法。又闲聊了几句,宋清仁千恩万谢地拿着文件走了。

罗明义看着宋清仁离开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东投集团,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苦心钻营着。市政府办的科长又能如何,还不是人走茶凉。

时间来到了晚上。计划宾馆三楼的一间套房里,灯光柔和。富丽公司的老板陈丽甄早已在此等候,她身边站着两位年轻的女护士。

陈丽甄看起来三十五六岁,穿着得体,但眉宇间带着一股干练和风尘气。她略显严肃地叮嘱着面前两位二十出头的姑娘:“小赵,小钱,待会儿要来的领导,是东洪县的丁书记,是县里的一把手。你们俩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按摩的时候,手法要到位,心思要灵活。要是服务好了,被丁书记看重,往后说不定就能调出医院,不用再天天三班倒,干这伺候人的辛苦活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