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于伟正谈高等教育,张庆合再获重用(2 / 2)

于伟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庆合,你还记得上次,你和朝阳同志,一起去省里参加那个关于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会议吗?就是研究粮食价格并轨的那个会。”

张庆合愣了一下,仔细回想了一下,点头道:“记得啊,那是两三个月以前的事了。会上主要是传达中央精神,讨论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准备措施。我和朝阳啊,都提了一些建议嘛,怎么了,书记,这事有什么说法?”他有些不解,怎么突然扯到粮食改革上去了。

于伟正身子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神色也变得郑重起来:“你们开会回来后,省里啊结合会议精神,搞了一个改革前的准备方案和一些理论性文章,并被内参刊发了,主要是肯定了省里在改革中的前瞻性和稳妥做法。”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张庆合:“这份内参,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据说,有领导在上面做了批示,认为在重大改革中,地方这种既有预见性、又注重平稳过渡的经验值得总结。目前,上面正在酝酿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动一系列相关的改革工作,需要一批既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又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干部参与进去。”

张庆合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少许,他似乎捕捉到了一些不寻常的信息。

于伟正继续说道:“再加上,你以前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也提出过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给国家相关部委的同志留下过印象。这次,据说上面点名要一些有扎实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省委道方书记对你比较了解,大力推荐了你。所以,这次考察,目标不是省人大,而是准备调你到国家部委工作。”

“部委?”张庆合失声重复了一句,夹在手指间的香烟猛地一颤,一截烟灰掉落在了裤子上,他连忙用手拂去。这个消息实在太突然了,完全超出了他所有的预想。去到部委工作,这和他之前设想的在省人大过渡一下然后退休,简直是天壤之别。

于伟正看着张庆合有些失态的样子,脸上露出一丝理解的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神色淡定地说道:“嗯,省委组织部的立人部长前两天给我通了电话,基本算是透了底,是担任副部长。”

张庆合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下意识地又吸了一口烟,结果呛得咳嗽了两声。副部长?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他以前不是没想过更进一步,但在干部年轻化的大趋势下,自己这个年纪,能解决副省级待遇已经心满意足,却万万没想到,还能走上更高一层的实职领导岗位,而且是直接进入国家部委。这其中的意味,远不止是职务的提升。

于伟正用两根手指夹着烟,熟练地抖了抖烟灰,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庆合啊,说实在的,不只你没想到,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没想到。立人部长在电话里也说,他最初接到上面的征求意见时,也有些意外。这说明什么?”他自问自答,“这说明高层推进改革的决心是很大的,是真敢用、真愿用那些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能力的干部,哪怕年龄稍大一些,只要还有干劲、有思路。这就是咱们组织的伟大之处啊,为了事业的需要,敢于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张庆合终于缓过神来,脸上因为刚才的咳嗽还有些发红,他摆摆手,语气诚恳地说道:“书记,你这话说得……我,我何德何能啊?我就是在东原做了些具体工作,部委?我可绝对不敢当。”

他这话是真心实意。在于伟正这样的“班长”面前,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尊重和清醒。

于伟正笑了笑,摆摆手:“庆合啊,你就别谦虚了。这就是组织的眼光,是上面从全局考虑的结果。坦诚地讲,你在抓工作上,确实有你的独到之处。我常说,发现问题不算大本事,毕竟很多问题就明摆在那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本事。而你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化繁为简,推动落实。你在政府这边主持工作,我一直是很放心的。”

这番评价很高,但也算是于伟正的心里话。张庆合作风扎实,不善张扬,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在维护稳定、推动具体项目落地方面,很有办法。

张庆合知道于伟正说得坦诚,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能有今天,离不开于伟正这个“班长”的支持,这也是于伟正在省里锻炼之后,和省里领导关系密切,说话有了分量,不然道方书记也难能记住自己这个普通的地级市市长。

他叹了口气,坦言道:“书记啊,不瞒你说,其实这一年,我都有些松懈下来了,想着干完这一年啊,也就差不多了,甚至连退休后的生活都琢磨过一些。你这突然一说要去部委,我这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于伟正闻言,朗声笑了起来:“退休?庆合啊,看来组织上还舍不得你退休啊!你这副担子,还得继续挑起来,而且是要挑更重的担子。部委啊不比东原,那里是制定政策的地方,站位要更高,考虑问题要更全面。不过,我相信你的能力,一定能适应新的岗位要求。”

张庆合的心情确实颇为复杂。有惊喜,有忐忑,也有对东原这份工作和熟悉环境的不舍。他默默抽着烟,消化着这个巨大的信息。

两人相对无言,抽了一会儿烟。于伟正将快要燃尽的烟头在烟灰缸里摁灭,坐直了身体,语气变得正式了一些:“庆合啊,既然事情基本定了,有些工作就要提前考虑了。你可以开始逐渐把市政府这边的工作,交到瑞风同志手上了。关于瑞风同志接任市长的问题,我已经跟立人部长初步沟通过了。我认为瑞风同志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已经比较成熟、稳重了,是时候把担子交给她了。市委这边,也会向省委正式推荐。”

张庆合听到这里,明显松了口气。王瑞风作为常务副市长,是他的得力助手,两人配合默契。由王瑞风接任市长,有利于工作的平稳过渡,也符合他个人的期望。他连忙点头道:“组织上基本同意了?”

于伟正肯定地点点头:“嗯,立人部长口头已经表示原则同意。考察组这次来,对瑞风的考察啊,这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只要考察没问题,程序上会尽快走。”

这件事定了,张庆合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走后,东原的发展思路能否延续。

于伟正又拿起烟盒,这次是张庆合抢先给他递了一支,并点上火。于伟正吸了一口,像是想起什么,说道:“还有最后一件事,就是关于东洪县那个田嘉明同志的问题。这家伙往红旗办公室放子弹的事,虽然没造成严重后果,但性质是严重的,违反了纪律。”

张庆合点点头,表示在听。

于伟正缓缓说道:“但是啊,人嘛,都会犯错误,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我了解过,田嘉明这个同志,身上是有些江湖习气,作风可能比较粗犷。但是,”他话锋一转,“这个同志在东洪县,尤其是在前段时间的扫黑严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是非常支持朝阳同志工作的,冲在第一线,是出了大力的,也的确取得了突出成绩,可以说,为维护一方平安,保护群众利益,是立了功的。”

他看向张庆合,语气诚恳:“庆合啊,我们党从来没有功过相抵的说法,功是功,过是过。但是,我们也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一个干部。田嘉明同志在关键时刻,能够顶住压力,敢于碰硬,为老百姓做了实事,解了难题,这本身就是积德行善。就凭这一点,我认为对于他这次犯的错误,在处理上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包容,但也要教育,最终要妥善处理。既不能因为有功就姑息迁就,也不能因为有过就一棒子打死,挫伤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你看呢?”

张庆合本身也是这个意思。田嘉明是东洪的得力干将。他当即表态:“书记,你考虑得很周到。放心吧,这事我已经有所安排。我已经和红旗同志约好了,专门谈这个事。他会处理好后续的。”

“红旗同志能理解就好啊。”于伟正点点头,不再多说。有些话,点到即止即可。

又聊了几句闲话,张庆合便起身告辞了。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已经是上午十点多。办公室的布置和于伟正那边类似,只是书架上的书更多些。他在办公桌后坐下,喝了口茶,定了定神,然后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红旗啊,我是庆合。你那边要是不忙,现在可以过来一趟了。”他的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沉稳。

电话那头是副市长郑红旗。郑红旗原本在隔壁的副市长办公室等着,接到电话,没过两分钟,就出现在了张庆合办公室门口。

郑红旗年纪比张庆合小不少,四十出头,脸上总是带着笑意,看起来一团和气。

“市长,您回来了!”郑红旗笑着走进来,自己熟门熟路地走到沙发边坐下,“您这进京跑了三天,我看着气色反而更好了些。怎么样,高校的事,跑得有眉目了吗?

张庆合从办公桌后走出来,坐到郑红旗旁边的单人沙发上,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红旗啊,任重而道远啊。刚给于书记汇报完,基本情况就是那么个情况,困难一大堆。好在书记很重视,态度很坚决,要求我们立足自身,先干起来,特别是前期的基础工作,比如校区选址规划,要马上启动。这叫先打地基,再等图纸,最后建高楼。”

两人就高校筹建的事情又交谈了几句。张庆合话锋一转,神色平静地看着郑红旗,主动切入正题:“红旗,高校的事先放一放。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听听你对田嘉明同志那件事的看法。你这边,具体打算怎么处理?”

郑红旗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但依旧保持着那份坦诚的表情,他叹了口气,说道:“市长,说实在的,这事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市里来讲,可能不算个什么事,还劳您亲自过问。但对我个人来讲,”他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这几天都没睡踏实,心里琢磨这事。你看我这眼里,是不是还有点血丝?”

张庆合闻言,真的拿起放在桌上的老花镜,戴上,凑近仔细端详了一下郑红旗的脸,然后笑了起来,摘下眼镜说道:“红旗,你可别蒙我。我这看了,气色好得很嘛,红光满面的,可比我这老家伙精神多了。”

郑红旗也笑了,带点自嘲的语气:“市长,看您说的。我这不是看到您老人家,心里踏实了,病就好了一半嘛。您就是我的主心骨啊。”

“少来这套。”张庆合笑着用手指虚点了他一下,“我这个老人家啊,可治不了你的心病。说说吧,到底怎么个章程?我可听说,曹河那边,对东洪县拿下省制药厂的项目,意见不小啊。你是不是想用这件事,跟朝阳同志换点啥?”

郑红旗见张庆合直接把话挑明了,也就不再绕弯子,他双手一摊,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和实际困难:“市长,您明鉴。曹河现在的发展,压力很大啊。这个您要理解。朝阳同志,肯定早就跟您汇报过了吧?”

张庆合十分坦诚地点点头:“汇报了。朝阳同志也很为难。”

郑红旗身子往前倾了倾,说道:“市长,我现在还兼任着曹河县委书记,于公于私,我都得为曹河几十万群众谋点福利嘛。我们曹河条件差,底子薄,好不容易有个省制药厂这样的好项目,我们也是全力以赴去争取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投入了不少精力。现在眼看着项目落到东洪,法是,能不能请市里协调一下,或者做做工作,让东洪县那边,从指甲缝里漏点好处给我们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