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太太的丧事,郑家直到张龙等人登门,才晓得郑直又升官了。不但得了正二品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兼正五品的东阁大学士封赠四代,还成为郑家七辈人中第一个加宫衔的人。这还不算,听张龙讲,弘治帝一早还给四爷郑虎臣赐婚了,新娘是会昌侯孙铭的女儿孙氏。短短几日,朝廷几番赏赐,莫讲旁人,就是郑家人也感觉心里没底。
待郑修等人陪同张龙返回前院,二奶奶扶着老太太起身后道“祖母当心,外边凉,回屋里暖和暖和吧。”
“此处都交给二奶奶了。”老太太望了眼大太太灵堂里的沙板,转身在秦嬷嬷、绕梁等人搀扶下,坐上了肩舆返回左郑第。
若是大太太在,会劝她做些善举来积福。虽然不一定对,却绝对是用心用情了,二奶奶还是太年轻了。有句老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皇爷如今朝不保夕,却一个劲的赏赐郑家,又为郑虎臣赐婚,这是要让郑直乃至郑家拿命来还。郑家七代人为了大明前赴后继,死而无怨,可尉氏怕这一次全家都不够填的。
十七奶奶刚刚起身,留在家中的挑心就凑了过来,低语“禀太太,宫里来人了,请太太回去。”
临近一众各怀心事的女眷一愣,这又是什么事?
十七奶奶却举重若轻道“如此,这里就有劳诸位长辈妯娌多担待,我先回去了。”
十二奶奶立刻想要自告奋勇跟过去,却被一旁的三太太踩住了脚,只得作罢“嫂嫂宽心,若需人手,让顶簪打发人来。”
十七奶奶点点头,扶着顶簪坐上肩舆,然后被簇拥着出后院,过喜鹊胡同,进西郑第来到中路‘我自然’外。几位中官在朱千户和郭帖陪同下,已经迎了出来。为首中官身强体健自称徐智,乃是司礼监随堂。
“为三位宫人赐号?”十七奶奶听到徐智说明来意,有些奇怪。她记得皇爷就指派了两位女官,怎么会是三位?
“夫人宽心,俺们都有底簿错不了的。”徐智语气平和“尚宫局宫人施女儿、沈女儿、齐女儿。拢共三位,错不了的。”
“几位大监辛苦了。”十七奶奶心里大概懂了,却又拿不准,看向站在不远处的郭帖“我们这就准备,请大监先歇歇脚。”
“如此多谢夫人了。”徐智依旧客气的回礼,带着几个小答应跟着郭帖重新进了‘我自然’。
“妹夫与徐大监多多亲近。”十七奶奶对凑过来行礼的朱千户道“这段日子齐女儿住在梵华斋也不晓得习不习惯,是我疏忽了。”
弘治帝赐的两位宫人并不是宫婢而是女官,一个姓宋,一个姓周。可如今这位徐大监指名道姓,要为三位旁姓宫人赐号。不但人数不对,姓氏也不对。十七奶奶记得惠静师太俗家姓齐,这才有了猜测。皇爷是故意把那两位女官的身份搞错的,然后再有意混淆了二人与惠静师太的关系,却又不敢肯定。
朱千户会意,向二位奶奶行礼后,跟进了‘我自然’。
“帮我请惠静师太到守中堂一叙,莫要提旁的。”十七奶奶重新坐上肩舆,待进了守中门,吩咐安嬷嬷几句后,这才对凑过来的顶簪低声耳语。也不等对方回话,扭头对另一边的挑心道“去守静笃。”
顶簪虽然奇怪那两个宫人为何姓氏被人改了,却只道是亲达达的本事。应了一声,行礼后带着大小钗儿向着梵华斋走去。
十七奶奶的肩与刚刚到东院守静笃外,她走下肩舆,正要从角门进去,安嬷嬷打发来腿脚快的夏大姐追了过来“姑爷讲那位徐老公之前一直在御马监佥书于京营坐营,年初才入司礼监的。”
十七奶奶皱皱眉头,看来这位徐大监十分健谈,亦或者有意亲近。可这种时候,皇爷派了一个绝少在皇城走动的大监,来宣一道漏洞百出的旨意究竟何意?片刻之后,十七奶奶眉头舒展嘴角微翘,招手对附耳过来的挑心道“请周宫人去守中堂叙话,莫讲旁的。”
挑心应了一声,抬腿走进角门。
“回守中堂。”十七奶奶扶着夏大姐重新坐上肩舆,队伍片刻后折返向守中堂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