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抬手不打笑脸人(1 / 2)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1728 字 3天前

李泌的回答让王忠嗣颇感意外,还以为他就算不抱怨刺史衙门不够规格,至少也会吐槽刺史府里的人都被抽走了,没想到这家伙居然直接摆烂。

“李刺史啊,幽州乃是河北重镇,关系重大,陛下委任你为刺史就是对你寄予厚望,你这心态似乎不对吧?”

王忠嗣摸起桌子上的干枣丢进嘴里两颗,边嚼边批评。

李泌长叹一声:“下官与晋公认识了也有三年的时间了,说起来也不算外人,我就直言不讳了。

在下官看来,我们大唐做官想要仕途亨通,就应该以‘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没错’为立身准则。

我李泌自从陛下担任‘天策大将’的时候就为他效力,这些年追随他平突厥、破太原、克长安、复洛阳、击金陵,屡献良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虽然很多人诟病我年纪轻轻就做了兵部尚书,可我实打实的给陛下出了不少良谋,我做兵部尚书也是应该的。

可是呢,陛下仅仅因为田神功一案就把我给贬为登封县令,晋公你说下官冤不冤?”

看到李泌吐沫横飞的吐槽,王忠嗣朝旁边的侍从吩咐一声:“给李刺史斟茶,搬一张凳子过来。”

“多谢晋公!”

李泌接过茶盏呷了两口,在椅子上落座继续吐槽,丝毫没有拿王忠嗣当外人的意思。

“这田神功造反固然罪该万死,可下官冤枉啊,下官当初认为田神功手里缺兵少马,要想在淮南地区抗衡史思明,就得扩充兵力。

但老百姓被叛军吓破了胆子,不肯主动从军,那就只能强行征兵了。

虽然田神功的手段激进了一些,但下官也认为他罪不至死,如果陛下只是把田神功贬为庶民,也许他就不会被逼的起兵谋反了。

但陛下轻信李白的谣言,要把田神功诛三族,那他只剩下造反一条路了……”

王忠嗣点头:“嗯……平心而论,我也理解带兵的难处,陛下当初倘若给田神功一条生路,或许他不会走上谋反这条路。”

“还不是怪李白这个佞臣挑拨离间,嫉贤妒能!”

李泌迅速的把矛头指向李白,“下官相信晋公也有所耳闻,这李白不过一介恃才傲物,放荡不羁之人,他除了会写几首诗还能做什么?

陛下竟然让这样一个狂言误国,哗众取宠之人做了御史大夫,这如何让人心服口服?

我李泌就算有错,难道他李白就没有错?

晋公再看看陛下重用的都是些什么人?

王维、高适、杜甫、崔颢、王昌龄……这一个个都是无病呻吟,空谈误国的文人墨客,他们懂得什么是治国之道?

既然我李泌做事就犯错,那我还不如少说话少做事……”

听完李泌所言,王忠嗣竟然颇为认同,感觉这李二郎确是过于抬高这帮诗人了,一帮只会舞文弄墨的家伙,他们懂个锤子?

李泌觉得表演的差不多了,端起面前的茶盏呷了一口,一脸懊悔的表情。

“哎呀……下官半年多没见到大人物,满腔委屈无处诉苦,乍见到晋公说的有些多了,还望多多包涵、包涵!”

王忠嗣狐疑的道:“你只是做了半年的登封县令,就被升为幽州刺史,陛下也算没有亏待你吧?”

李泌唉声叹气的道:“那是因为下官查抄少林寺立下了功劳,再加上有裴宽、颜杲卿这两位与我私交甚笃的宰相替我求情,陛下才给我升了官。

按照下官的想法,那青州刺史病逝之后一直空缺,因此托裴、颜两位宰相替我谋求青州刺史之职,谁知道陛下却把下官扔到幽州这里来了。

唉……这幽州地处边陲,北面有渤海国,西北还有契丹人、回纥人出没,下官对军事一窍不通,万一晋公出征之后敌军来袭,下官如何应付?

再加上幽州地处北方,冬天寒冷,让下官在幽州和青州之间做个选择的话,下官肯定要选青州。

但圣命难违,下官虽然不愿意来幽州,也只能奉旨赴任。”

对于李泌的吐槽,王忠嗣半信半疑。

“李刺史放心,本帅就算出征渤海国,也会留下一支人马协助郡兵守卫幽州,勿须担心!”

“这可真是太好了!”

李泌急忙起身致谢,“幽州的一切军务就都着落在晋公身上了,下官只处理政务就好……遇见棘手的难题,到时候下官会派人请示晋公,免得下官再触怒了陛下。”

呃……李泌就这样倒过来了?

王忠嗣颇感意外,难道是自己多心了,李泌并不是李二郎派来制约自己的?

李泌继续道:“下官从前年轻,不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现在总算深有体会了。

晋公是陛下的义兄,官拜辅国大将军,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又做了太子的岳父,下官往后还要多多依靠晋公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