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莜忽然明白,所谓"传统年轻活法",就是让他们在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韵脚。
夏末,第一期《年轻的国风》开剪。
莜莜熬了三个通宵,张云雷全程陪坐,端茶倒水点外卖,偶尔被拉去做"试看员"。
看到感动处,他红着眼眶吐槽:"你这哪是纪录片,是催泪弹。"
莜莜把纸巾糊他脸上,"艺术来源于共鸣。"
片子上线当天,#年轻人为什么愿意学三弦#冲上热搜。
官媒转发点评:"当传统嫁接青春,每一根弦都在共振时代。"
数据汇报会上,平台总监冲莜莜竖大拇指:"林导,第二季预购吗?"
莜莜看向身旁——
张云雷正低头回微信,是天津幼儿园邀请:小朋友想听《探清水河》启蒙版。
他抬眼,对她比了个"OK",用口型说:去拍孩子们。
莜莜笑,转头冲总监:"预购可以,但下一季主题——"
"娃娃的国风第一课。"
九月初,幼儿园操场。
三十个奶娃娃排排坐,张云雷抱儿童版小三弦,声音奶凶:"小朋友们,三弦有几根弦呀?"
"三——根——!"
"真聪明!奖励你们听故事~"
莜莜蹲在小朋友中间,举小型相机,镜头里——
小姑娘给他递棒棒糖,小男孩奶声奶气:"张老师,你女朋友怎么也在地上?"
张云雷笑,弯腰把莜莜拉起来,"她呀,在拍你们的小爪子。"
小朋友们齐刷刷举手:"拍我拍我!"
莜莜被一群奶团围住,回头冲他挑眉。
张云雷耸肩,一脸"我也自身难保",下一秒却蹲下来,把相机接过去:"来,我给你们拍,拍好了——长大了记得买林导演的片子。"
孩子们齐喊:"好——!"
夜里,回京高速。
莜莜剪片子剪到睡着,脑袋一点一点。
张云雷把副驾放平,脱下外套盖她,顺手插上U盘——今天拍的素材自动备份。
屏幕荧光映在他脸上,温柔得像月色。
等红灯的间隙,他点开录音APP,低声录下一句话:
"莜莜,谢谢你把镜头对准我,也谢谢你把余生交给我。下一部片子,拍我们吧——名字我都想好了,叫《余生,请多指教》。"
点击保存,设置仅她可见。
然后,他伸手,与她十指相扣,继续驶向灯火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