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外来者(1)(2 / 2)

2、出身东大本地人的特工

显然苏联人想要对小日子进行人力情报工作。

但除了少量能通过外交途径迂回,比如佐尔格是德国身份靠和德国驻日使馆的关系在日本活动之外,一个最大障碍就是人种问题。

就像那个经典笑话,一个美国特工在苏联暴露了,特工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暴露,然后克格勃告诉特工,你各方面的伪装都很好,只是苏联没有他这样的黑人一样。

尽管苏联境内也有泛蒙古系民族的黄种人,但这些大部分有欧洲混血的黄种人在小日子眼里,就像东大人能靠感觉区分棒子、小日子和朝鲜人一样好区分,完全无法胜任潜伏渗透工作。

而共产国际中虽然也有像中西功这样的日籍人士,但这样的人才毕竟稀少,且很多都是陕北的神秘势力进行联系的战略特工,苏联方面即不好直接插手,也不舍得用这种关键钉子去进行一些低级军事情报的刺探。

当然由于之前全俄吃鸡大赛后有很多白鹅人士也跑路到了东亚地区,所以内务部也可以在这些之中发展眼线。

只是这些人毕竟是曾经的敌人,很多都是老沙皇正黄旗的顽固派,不仅发展困难保持双方的信任也很难,而且在客观上这些人之中大部分都前往了东亚的大城市(哈尔滨、上海等),很少有人能在关东军驻屯区活动(小日子也不会允许这些只是面上盟友的人前往敏感区域)。

并且在苏德开战前小日子没有计划北上共襄盛举的想法之后,这些人中原本能和小日子军方说上话的,也因为双方利益分歧逐步被疏远(参考二战之前的日波关系)。

所以最终内务部也只能想办法发展一些东大籍的特工来满足需要。

可是东大人安土重迁,在二战之前闯关东最远也很难抵达苏联控制的这些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完全不是人待的地方,再加上小日子封锁了双方边境。

内务部在一开始只能在极少的在1931年之后逃到苏联的东北难民之中选拔,但这显然不能满足巨大的情报刺探工作需要(小日子都招募了1000多白俄特工)。

于是在本来就对停止对东北境内的抗日势力的帮助不太情愿——从远东方面军战略角度给小日子添麻烦的人越多越好,至于更高的外交影响,在小日子做了初一的情况下,苏军方态度就是我也做十五,反正你抓不住证据就不是我干的——的远东方面军在苏联援华整体撤出的时候(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之后)依然在秘密接触抗日武装。

这相当于提前帮助了正处在最艰难的时间段的抗联(苏联官方明面上重新开始帮助是1942年8月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其对外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

此外这里也可以给一谈抗日就是全靠美援的某些类人提个醒,在1941年前的抗日历程之中,苏联才是援华主力,是帮助东大顶住的雪中送炭,甚至苏军顾问崔可夫最后是在1942年2月才回国的。

对于这一点你哪怕因为另外一些历史事件而“理性”讨厌俄国,也应当以同样的“理性”相信,在这个时间段相比孤立主义赚钱的美国人,真正和东大有地缘利益的苏联人才是肯出力援助的那一个。

PS1:日共与神秘势力

抗战时期,日共虽然相比神秘势力在共产国际之中的独立性较差(前者组织关系基本被共产国际控制)。

但由于客观上苏德开战之后共产国际对于远东关注下降,主要阵地在东亚的日共在实际工作中和神秘势力走的很近。

比如日共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野坂参三,在1940年便开始在延安工作,在1945年9月才离开,在此期间其担任“日本工农学校”校长等职务,培养、改造了众多日军战俘。

还有上面提到的中西功,他即是日共中央委员,但同时也以个人身份加入了神秘势力。

PS2:白俄遗民的拧巴

俄国白军内部派系林立思想混乱,因此在被打败后,残存的各个支系对于苏联的态度因为各自的出身和寻求政治庇护的国家而完全不同。

简单来说在十月革命和之后的内战中逃出苏联的前白鹅贵族之中。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有的因为和英美交好,而能和苏联当局有限合作;

有的因为和德国交好,而会参与到德国组织的苏联伪军之中;

甚至有的因为更讨厌德国(德俄世仇),且认为斯大林打出了沙皇的威风,而哪怕坐牢也要回到苏联,享受进军柏林的精神胜利。

又或是单纯因为更“看重绩效”而觉得苏联比沙俄有前途(苏联切实改善了很多底层白军家庭的生活水平),在苏联版的战犯赦免政策下成为了正经红军战士(这样的人中出了很多克格勃王牌间谍)。

而与这些前往西方国家避难的同类更加不同的是到东亚避难的白俄们。

这些真人生地不熟的白俄,在欧洲战线打成一团浆糊的时候基本无力参与只能当个有钱的流民,并因此被各路地头蛇压榨,直到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他们的身份才开始坐过山车。

在德国人刚刚进攻,但小日子不想北上的时候,他们是小日子这里的重要国际观瞻(吉祥物),在其他外国人都有曝光小日子不做人行为的倾向时,这些需要部分仰小日子鼻息的西方人就成了“朝日新闻”的重要外国友人,用以论证大东亚共荣。

在德国人进攻有利,小日子北上想法又开始抬头的时候,他们成了小日子的重要盟友,有人因此加入小日子的特别部队。

在德国人受挫的时候,他们又成了可以被丢弃的玩具,有人被小日子榨取完全部资产后“消灭”。

而在这种变化之中,大部分原本可能寄希望小日子干涉反攻苏联的白鹅们也逐步认识到了小日子的不做人,并因此从最早的积极与小日子接触,转为相互背离,并最终彻底成为没有“复国”想法的侨民团体。

PS3:二战前的日波关系

就像二战德国曾经尝试走日本路线刺探苏联情报一样,在诺门坎吃瘪之前曾经考虑北上的小日子也曾试图走波兰路线刺探苏联情报。

而日波两家也算是有相互的战略需要。

比如日俄战争期间(1904-1905年),争取波兰独立的活动家就与日本情报机构合作,为日本提供俄国军队调动的信息。

因此一战结束后,1919年日本正式承认波兰为独立国家,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此后,日本支持波兰加入国际联盟。

再之后随着世界紧张度再次上升,都有对苏对德需要的日波之间的情报合作再次密集。

1936年,波兰驻哈尔滨领事与伪满洲国“外交大臣”进行会晤,双方打着“建立互惠互利经济关系”的幌子开展事实外交。

1938年10月19日,波兰与伪满洲国达成“经济互惠协定”,承认了伪满洲国。

当然随着后来小日子战略转向和毫无波兰事件,这种日波关系很快就走向了终点。

甚至小日子在波兰被“瓜分”之后还搞了一些国际观瞻,只是显然相比小日子,当时已经被英国卖了一波的波兰政府,还是更愿意去英国流亡。

此外这里再提一点,无论如何承认伪满洲国也是二战全面爆发前波兰做的一系列死之中的一个。

这里顺带抨击一下某些认知战工具人,一天天拿着所谓苏联率先承认伪满洲国这条“挑拨”中俄关系。

却从来没有想过在苏联承认伪满之前到底有多少西方国家先承认了伪满(德国1938年承认伪满),才让意识到可能只能独立对抗法西斯的苏联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选择在1941年5月才承认伪满。

类似的还有,虽然苏联在二战爆发过程中也不干净(比如一战后苏德之间各取所需的军事交流合作以及持续的物质贸易),但是在波兰乃至捷克斯洛伐克挨打之前。

苏联可能是唯一出于自身安全,而愿意按照一战后国际秩序,真正给这些国家提供一些帮助的国家。

不仅苏联政府曾试图为这些国家的政府提供援助,苏军也曾经为了避免苏台德地区被德国吞并做过局部威慑性动员,只是这些国家(准确的说是其中的亲英法官员)更相信英法。

于是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下(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发现自身孤掌难鸣的苏联人,最终也只能转向了暂时和德国人签订苏德友好条约(1939年8月23日,所有二战全面爆发前和德国签署了此类条约的欧洲国家之中最晚的一个,按顺序在波、英、法、意、丹麦和波三小之后)。

并开始了一系列为人诟病的建立苏德缓冲区的操作。

而这种有着明确先后的历史事实,也被一些人强行解读为,苏联先签订苏德友好,然后苏德瓜分波兰,所以是苏联和德国一起发动了二战。

仿佛历史像钢丝的剧本一样是直接从1939年8月23日开始的,而在此之前的事情因为不利于某些势力的宣传,便一切都不做数(或者有利的做数,不利的不做数)。

3、首长的个人任务

不好直接说,有感兴趣的可以搜一搜1929年本来要去苏联学习的杨靖宇是如何机缘巧合的留在了东北,并最终牺牲于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