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天的朝会上,李世民宣布了与秦王兵器合作的事情。
群臣无不兴奋,这可是大生意呀。
不知道谁能够负责此事,不仅能够获得较大的权力,还能从中获利。
“兵器的生意是户部侍郎桑弘羊谈好的,这件事情就由他亲自负责。”李世民宣布道。
桑弘羊还没回来,李世民提前将此事告知众人,也是打消众人争夺兵器生意的念头。
没有得到这个肥差,众人都有些失落。
“河南道的灾害一定要赶紧解决掉,接下来会空缺出一大批官职,
要挑选合适的人去补上去,不要影响各地的治理。”李世民继续对众人说道。
包拯带着圣旨去巡视河南道,彻查黄河灾害,必然会有无数人头落地,无数人锒铛入狱。
众大臣欣喜,官职空缺,他们正好可以安插自己人进去。
李世民正和众人聊着,李君羡送来了一份重要的奏报。
李世民打开奏报看了看,心中感到惊叹。
“李君羡,你来告诉大家。”
“是,陛下!”
李君羡转过身,看向在场的大臣们。
“此次河南道受灾地区中,有一个县的百姓并没有受灾,众人安然无恙。
要知道,这个县所在地区是受灾最严重的位置,周围各县灾民众多……”
大臣们听着这话,心中感到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县之所以没有遭遇灾害,是因为他们提前做好了准备。”李君羡说道。
“李统领,难道这个县提前知道黄河会发生灾害?”一名大臣问道。
“是的,这个县里面来了一个外乡人,找到了县令,说是黄河将会有凌汛发生,让县令转移百姓到安全地点!
一开始县令并不同意,后来这名年轻人便去动员百姓,带着大量百姓一起来府衙,要求县令组织人员行动。
最终,县令迫于无奈,只能转移百姓去安全地点。在转移后的第二天,黄河便发生了凌汛……”
李君羡对众人详细讲述。
大臣们听得惊叹连连,这个年轻人还真是有实力。
他能提前知道黄河在哪天会发生凌汛,说明他对黄河水性很了解。
他敢单枪匹马去见县令,还能在短时间内让百姓相信他,跟他一起去找官府。
可谓是有勇有谋有魄力!
这样的人,绝对是个人才!
李世民坐在高位之上,面带微笑的点点头。
虽然没有见过这个年轻人,但通过玄衣楼的汇报,能看得出此人非常有才能,而且很有可能是水利人才。
如今朝廷缺的就是水利人才,若对方真的能治理黄河,可以让他入朝为官。
就算他在水利方面没有才能,单凭他一心为民的心、有胆有识的能力,也可以做一名官员。
“这人叫什么名字?”李世民问道,这才想起奏报上并没有写对方的姓名。
“陛下,此人姓潘,当地百姓都叫他潘先生,具体叫什么名字,没人知道。”李君羡回答道。
他也派人去调查了,只查出对方的姓,并没有查出名。
“这件事朕交给你,务必要把这名人才找到,然后带到长安。”李世民给李君羡下达了命令。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