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林主任,这种事情真的掺和进来,没有什么好处的。”
刘秘书语气诚恳,试图让林主任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您想想,现在局势微妙,咱们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不了就是我们帮你劝说一下,让那些外国友人不再抢着供销社就是了。”
他继续解释道,声音压低了些,仿佛在分享一个秘密方案。
“我们可以私下协调,避免公开冲突,这样大家都好下台。”
“如果要是真的追究下去的话,把那些外国友人也会牵扯出来的。”刘秘书强调道,眉头微皱,显示出担忧。
“到时候,不仅事情闹大,还可能影响双边关系。”
“您知道,这些外国友人来头不小,背后有他们的政府支持。”
“你应该知道人家是来帮助咱们建设的。”
他提醒林主任,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他们带来的投资和技术,正是我们急需的。”
“如果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那岂不是因小失大?”
“如果要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把人家给惹火了的话,那以后别的那些外国友人也会忌惮了。”
刘秘书进一步阐述,举例子说:“就像上次那个项目,因为一点误会,差点黄了。咱们得吸取教训啊。”
“肯定也不会再来我们这里投资了。”
他总结道,声音里带着遗憾。
“投资环境讲究的是稳定和信任,一旦失去这个,再想挽回就难了。”
“林主任,您是个明白人,应该清楚这其中的分量。”
不得不说,刘秘书也是懂得谈判的,也懂得去拿捏别人的心理的。
他善于利用对方的顾虑,一步步引导思维,让林主任意识到妥协的必要性。
现在也是一样。
面对林主任的犹豫,刘秘书没有强压,而是用事实和逻辑慢慢说服,显示出他老道的沟通技巧。
其实对于现在而言的话,让那些老外的投资人进入华夏来投资,也是一种尝试。
这是在开放初期,国家正积极探索外资引入的模式,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具体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当前的重点是维持好局面,确保投资流程顺畅,避免任何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意外。
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人对此形成了阻碍的话,说不准上面还真就有可能会追究的。
上级领导重视外资项目,任何干扰都可能被视为破坏发展大局,到时候追究起来,责任可就大了。
刘秘书暗示这一点,让林主任自已掂量轻重。
“之所以让这些老外进来投资,那是为了让他们帮助华夏的发展的。”
“我们敞开国门,是希望借助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并促进经济的整体进步。”
“这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
“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来打劫的。”
“开放的前提是平等与尊重,绝不允许任何外资借投资之名行垄断之实,更不允许他们控制我们的市场、压榨我们的资源。”
“国家的政策始终以保护本土利益为根本。”
“而且上面不单单是为了让这些老外进来投资帮助发展,还是为了能够引导本土的人们站出来。”
“通过外资的示范效应,我们希望激发国内企业和民众的创业热情与创新意识,让更多人看到机遇、敢于投入、勇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