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帕麦斯顿正在新西兰岛上大杀四方,看似风光的背后却是满含艰辛,毕竟没人真的想在殖民地打土着。
帕麦斯顿不过是想以镇压新西兰的功绩回到伦敦而已,然而毛利人还是很强悍的,他们虽然无法战胜英国,但却可以打游击进行周旋。
镇压的过程远比帕麦斯顿想的费时费力,这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折磨的。
倒霉孩子穆拉德五世的突发奇想已经让英国人焦头烂额,而奥地利帝国军方的突然活跃才是最要命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英国海军,海军大臣詹姆斯·格雷厄姆爵士立刻说道。
“我请求立刻让北海舰队开赴地中海,否则的话难保奥地利不会又采取偷袭策略。如果新地中海舰队再度覆灭,那么将会动摇我大英帝国的国本。”
所有人都清楚这并非是危言耸听,毕竟奥地利帝国真有前科,而且也有情报显示奥地利帝国可能有类似的打算。
如果新地中海舰队真的再度覆灭,那么英国就要谨慎考虑是否再在地中海部署一支常备舰队。
近些年巨大的损失已经让英国财政有些负担不起,此时的英国海军已经用尽了浑身解数才能维持现在的规模,并在已经在新近的铁甲舰领域尽现疲态。
然而却这些却不代表他们会支持海军的做法,毕竟如果此时海军大举压上,那么一切可能就再也没有回旋余地了。
而且北海舰队进入地中海必然会导致国内的守备空虚,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袭击伦敦该怎么办?
别忘了,此时的法国可还没有参战,更没有决定支持谁,以英法的百年世仇,让英国人放心把自己的后背交给法国人还是挺难的。
此外万一北海舰队损失了呢?
北海舰队的空缺又靠谁来填补?又有谁能填补?无论是将其他海域的舰队调回,还是再造一支舰队,英国的海上力量都会出现一个较长的真空期。
这段真空期足够很多国家做很多事情了,至少易地而处英国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海军大臣詹姆斯·格雷厄姆爵士的提议立刻遭遇了一片反对之声。
“我反对你赌徒式的战略!”
“这样孤注一掷的战略,你们海军考虑过后果没有?”
“没错!海军就是赤字的源头!”
“为什么不能和之前一样派一部分舰船组成分舰队去支援?”
...
各种外行的攻击让海军大臣的血压急剧升高,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
“海战最忌分兵,如果投入的兵力不够就成了添油战术,那就等于是正中对方下怀。”
“那你们为什么要把地中海舰队派过去?”
詹姆斯·格雷厄姆爵士顿时被噎住了,这事情又不是他主持的,但在海军内部的决议中他也是支持的,毕竟地中海舰队就像是楔子既可以稳定英国的海上霸权,又可以威慑敌国,更是方便力量投射。
本来这将会是英国的霸业之基,然而谁知道奥地利帝国不按套路出牌,打海战上陆军,还放水雷,再加上希腊人和当地土着的背刺。
一来二去之后情况就变了,地中海舰队非但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处处受制,到现在已经是有点鸡肋的意思了。